北京市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态度及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8-12-13浏览次数:765

北京市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态度及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1-13

项目简介

本次我们小组的调查选题是:北京市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态度及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小组共有10名成员: 石莉、张云、昆都孜、于昊楠、祝翠、白晓弦、张雪、况兆雯、滕阳。

通过一些媒体网络渠道我们得知,一些志愿服务团队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志愿者流失的严重问题。志愿者们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在志愿者道路上停滞下来。因此,我们希望开展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态度及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明确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存在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乐观,提醒各组织团体保持理性,否则将是极大的隐患;为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次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北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心态及存在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来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北京市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项目研究

 

指导老师:王曼霖

 

【摘要】中国青年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但北京乃至全国一些志愿服务团队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志愿者流失的严重问题,志愿者报名活动如火如荼,但是实际上真正坚持在志愿者岗位上的人却为数不多。项目意义在于深入地剖析这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讨论解决这一现象的可行方法以深化公众对志愿者服务坚持难的存在认知、促进有关部门推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组织加大对志愿者技能的提高、使志愿服务深化为自主性的社会活动。

【关键词】志愿者,流失,长效机制

【正文】

1.过程简介

项目前期,我们进行了工作安排,通过讨论,围绕活动主题以调查目的为指向设计了调查问卷,试发后又进行了问卷的修改讨论,最终敲定了问卷方案。

项目中期,商讨了各阶段及各学校大学生样本比例,确定了分工进行问卷发放。由于我们组员数量很多,我们每位成员承担了北京一定数量高校的实体问卷分发工作,基本上覆盖了北京的大部分高校,完成了大部分问卷的发放。再加上网上问卷以及指导老师的帮助,完成了小部分问卷的发放。我们在之后大约半月的时间里完成了问卷的回收工作。

项目后期,暑假里进行了问卷数据的录入,联系了明星志愿者进行访谈,进行数据的分析。在项目接近尾声之时,我们一起对问卷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现状和问题,并为志愿部门提供了一套志愿者制度的建议。与此同时制作了评审大会的PPT和项目展示视频,进行了项目财务的整理工作。

 

2.问卷分析结果

(1)数据显示关注志愿活动的同学有26%,比较关注的同学有42%,不太关注的同学有20%吧,完全不关注的同学有4% ,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比较关注志愿活动的,有一定参与志愿活动的意向。

(2)目前正在进行志愿活动的同学有14%,曾经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同学为46%,从未参加过这种活动的同学有40% ,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参与过或正在参与志愿活动。志愿活动虽为无偿工作,却吸引了很多大学生。

(3)在所有被调查的同学中,参加志愿活动三次及以下的同学有29%,四次到十次的有27%,十次以上的有6% ;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三个月以下的有38%,三个月到一年的有19%,一年到三年的有6%,三年以上的有2% 。从这点可以看到,虽然很多同学参与志愿活动,但是多数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少,时间短,长期坚持并持续参与的人不多。

(4)在志愿活动的类型方面,最受欢迎的前三名是社区类18%,校园类25%,文体艺术类17%。社区类志愿活动一般都以社区作为主要志愿点,所以大学生更喜欢在所在社区进行志愿活动。且社区类活动主要是小型活动,对志愿者无特别要求。校园类志愿活动,可以让志愿者认识更多校友,扩大人际网,且活动安全可靠。排名最低的山三项则是:海外志愿类1%,地区振兴类2%,面向外籍人士类2%。海外志愿活动的局限性体现在个人意愿,学业安排,资金,语言等很多方面。而地区振兴类则最为考验志愿者的决心,去艰苦的地方奋斗坚持。由于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下,选择地方振兴类的少之又少。面向外籍人士的志愿人员匮乏是因为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的。

(5)在时间方面,大学生在周末参与志愿活动的有30%、在寒暑假的为22%、在工作日的为9%。所以,大学生更愿意在周末参与志愿活动,劳逸结合,周末选择志愿工作来增加社会体验。寒暑假为次,工作日最少。

(6)14%的同学独自参加志愿活动,5%的同学与亲属一起,10%的同学与朋友一起,30%的同学与班级和社团同学一起。可以看到大学生更愿意和班级及社团同学一起参加志愿活动,这样集体参与活动,更安全可靠。并不见建议独自参与志愿活动,因为打着志愿牌子招摇撞骗的活动,个人参加安全性不强。

(7)有12%的大学生从电视广播获得志愿信息,有15%的大学生从亲属那里获得志愿信息,有30%的大学生从班级或社团同学处获得志愿信息。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多地从大学校园信息栏获得志愿信息,所以学校作为枢纽与通道应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志愿信息,且志愿信息的发送途径要更多样,更便捷,以助于同学们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得志愿信息。


(8)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有很多。有28%的同学是希望能够帮助有困难的人,有24%的同学是希望回应社会责任,有17%的同学是希望能够取得收获 。所以说,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目的多是想锻炼自己、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但也不乏目的不纯者,比如为了凑学分,为了出国游社会经验证明,不愿上课等等。参加志愿的原因直接影响志愿者日后的工作质量。

(9)在参加活动的感受方面,有24%的人认为对社会提供了帮助,有21%的人认识了很多朋友促进了自身成长,有19%的人觉得促进了自我成长。所以说通过志愿活动交到了朋友和帮助了社会也是大学生最多的活动体会。

(10)在未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中,有30%的人是没有时间和同伴,有17%的人是不知道方法,有15%的人是不知道参加哪种类型的活动。针对这些现象的解决方法就是多组织集体性的志愿活动,拓宽志愿活动的传播途径,重视志愿者培训等。

(11)在日后是否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个问题上,有44%的人表示愿意参加,有40%的人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参加,有9%的人不愿意参加,有6%的人说参不参加都可以。所以可以得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而有的立场则不坚定。对于这类问题,加大志愿者的奖励和肯定可以使愿意参加的比例大幅增长,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3.活动建议

在历时几个月的项目活动中,我们采访了经验丰富的优秀志愿者,走访了多个志愿者工作点,在全国各大高校实地及以网络形式发放了大量问卷,参看了有关资料,并系统严谨的做了数据分析,最终挖掘出了数据背后的真实状况。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各个组织有关志愿者机制多有不完备之处。

因此,针对志愿者选拔,志愿者培训,志愿者考核,以及志愿者奖惩这四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来改善志愿者半途而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果不佳等问题。

 

(1)志愿者选拔

    志愿者选拔作为志愿活动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选拔情况直接影响志愿活动日后的进行是否顺利,有效。

    许多志愿活动对志愿者人选并无特殊要求,接纳所有热心参与的同学。但并没有意识到志愿者们日后的执行力是否合格,是否坚持以恒等问题。所以这个环节必须要制定严格的选人机制。

在一些专业的志愿者活动中,虽然会有培训,但是志愿者本人的素质也很重要。在一些专业类别的志愿活动中,笔试是必要的程序,考察志愿者的一些有关知识,还有其自身的辨别力和判断力等。之后在专业素养合格的人选中再进行面试,真实考察其交流沟通及表达能力,致力于挑选最适合,最坚定的志愿者。在一些小型的志愿活动中,并不要求志愿者有专业知识素养,笔试环节可以略过,但是面试是任何一个志愿者招纳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志愿者作为辅助活动进行的重要角色,招纳时一定要有所选择。

志愿者选拔最重要的是考察其性格,个人素质是否合格,若无基本的删选全盘接受,那么会直接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譬如,在一些世界级的赛事中,志愿者没有经过严苛的删选,那么作为国家的窗口,志愿者的一口痰都会损毁国家形象。小型志愿活动同此,比如看望孤寡老人,志愿者性格孤僻,只会使活动徒劳无功。在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级别较高的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的评选更为苛刻,需要材料审核和背景审核等环节。

 

(2)志愿者培训

    作为使热情志愿者变成合格志愿者的环节,志愿者培训承担着使志愿者与志愿活动相融合的重大任务。许多志愿活动组织方并不重视培训环节,这样会使志愿者在活动中无法得心应手,自身就存在很多的疑惑无法向求助者解答。

    培训课程的制定也不能疏忽大意。要最直接地说明问题,最准确地解答疑惑,最清晰地通畅思路,最全面的介绍事项。忌冗长复杂搞大学问,更忌草草介绍了事。

   培训授课期间,志愿者务必满课到勤,任何一个小的环节事后都可能会出现大问题。缺课同学一定要事后补课,保证每个志愿者都对自己的工作事项有足够的了解。

    课程结束之后并不意味着志愿者已把握相关知识,所以培训考察是重要环节。需根据培训内容进行一定考察,保证每个志愿者都可以顺利进展其指定任务。

    志愿者培训出勤状况可以并入日后志愿人考核项目,影响其表现成绩。培训环节不容小视,没有经过培训的志愿者缺乏一定的专业指导,容易出现错误,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和活动的进行。

 

(3)志愿者考核

   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有很多,有热心公益的,有想增加社会经验的,有为了学校实践分数的。基于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主动性大有不同,志愿者考核有助于监督志愿者更积极地完成任务。

很多志愿活动只要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就发予证书,更有甚者报名就发予证书。这种做法会让那些“目的不纯”的志愿者有空子可以钻,只报名不干活,干活却无质量。而志愿者考核作为“期末考试”可以促使“同学们”平常“认真学习”,而“迟到”“旷课”“早退”的学生这些行为,在其“期末成绩”中要有所体现,决定其是否可以拿上“学位证”。而对志愿者的考核要分为两个方面:考核人员,对其日常工作的观察,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另一个则是让被服务者去评价打分,可以更为客观真实。这样的考核环节的实行,可以约束志愿者,减少志愿者半途而废,散漫现象。

 

(4)志愿者奖惩

   作为一项总结式的工作,却总是被忽略的环节,奖惩环节有利于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志愿活动的最后环节,对工作出色的志愿者给予一定肯定,对怠慢工作的人也要有一定的惩罚。其奖惩情况将依据考核结果评定。

奖。志愿者作为一项非营利性的公益活动,没有相应的工作报酬,志愿者无偿工作。因此,对那些认真负责的志愿者应有一定的奖励,可以赠送纪念礼品,发放优秀证书、勋章等,激励志愿者参与更多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都到志愿活动中来。

惩。志愿者一旦参与到志愿工作中来,就应该对其行为负责,对活动负责,对组织方负责。如果出现懈怠,打诨现象,会在其考核成绩中有所记录。对于情节严重者,可以公开通报取消志愿者资格。很多志愿活动组织方只重奖忽视惩,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志愿者有机可乘,钻空子。

以上是本组通过走访志愿活动点,采访优秀志愿者等途径,分析讨论出的对推动志愿活动顺利进行提出的建议方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