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颜色是“维和蓝”

时间:2020-10-06浏览:3113

线



“为国家荣誉而战,为世界和平而战。牢记职责,不辱使命。”


2020年9月28日晚,由校团委举办、校学生会学习实践部承办的“新时代·新中传”电影《蓝色防线》映客会及主创交流会在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一楼小剧场圆满举行。电影导演刘欣、制片人梁军凯、剪辑师李楠来到现场和同学们交流了电影背后的创作故事。


放映前,电影制片人梁军凯老师对影片做了简要介绍:这是一部历时五年跟踪拍摄的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影片真实记录和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任务期间,在战火纷飞中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随后梁老师提问:“大家听说过‘杨根思部队’吗?”接下来的一番简明生动的讲解更激起了同学们对影片的兴趣与好奇。


PART.1



18:30,电影正式开始放映。


观影时,真实的跟踪拍摄画面迅速抓取了大家的注意力。同学们跟随着镜头深入南苏丹维和区的生动日常和枪林弹雨,感受着中国维和军人带给大家的震撼与感动。


20:00,电影放映结束。

PART.2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影片的策划制作、拍摄障碍等问题向导演刘欣老师提问,刘欣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经历给同学们做了细致的解答。在回答关于“宏大主题如何聚焦于个体”的问题时,刘欣老师谈到自己的创作思考,即探讨个体和外在世界的冲突,这在维和军人们特有的克制和隐忍上大有体现。


其后的经验分享环节,刘欣老师以同学们的师姐的身份,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历程中的感悟:“作为一名创作者,创作的初心和原初动力是很重要的。完成一个作品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面临创作、审查、宣发等各方面问题时,一定不能让自己松下创作者的那口气!”

PART.3




接下来是剪辑师李楠老师给大家分享电影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为了保证电影的真实性、现场感,制作团队收集了350个小时由维和军人长期现场拍摄的素材。


但同时,大量素材的碎片化、瞬间化成为剪辑团队的棘手问题。经过剪辑团队的长期努力,以及整个电影制作团队的协调配合,电影最终才能以如此兼顾真实感和剧情性的创新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PART.4




最后,同学们与电影创作团队一起拍摄合照,大家一齐高喊“赴战场、为和平”、“以国之名,守护和平”,中国维和部队带来的国家自豪感久久萦绕于大家心间。

    原文转自:学而时习之丨和平的颜色是“维和蓝”

    

《蓝色防线》因真实而“催泪”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在9月18日正式发布,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也于当日上映,《蓝色防线》是30年来首部以战地纪实的形式,真实展现海外维和行动全貌的电影,影片是从350个小时的真实素材中筛选出来的,这些素材大部分都是战士们贴身拍摄,其中不少枪战的画面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来的。

  真实展现我国首支维和步兵营

  《蓝色防线》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淘票票和中影共同发行,为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亲历记录,历经五年(2015-2019)跟踪拍摄,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真实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在战火纷飞中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

  电影中所展现的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主体是从“杨根思部队”抽调组成,“杨根思部队”更是从抗美援朝时期就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在影片的首映礼上,曾经亲历电影记录全过程的杨根思部队维和战士鲁成军、刘健、付晓飞、姚道祥、陈秋岑、杜希林等,身穿维和部队制服来到现场,这是部分战士自退伍后首度与老战友们重聚,为观众们分享了他们参与维和行动的初衷及收获,共话军人使命以及那些一生难忘的维和记忆。

  谈及为什么大家都自愿参加维和行动,曾任我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政治教导员的鲁成军表示,所有人的初衷就是精忠报国、为国出征。在和平时期,选择去南苏丹这样一个最危险的国家,去接受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才能真正检验出中国军人的精神。而当最终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后,大家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就是我们80后、90后这些年轻的官兵靠得住,他们懂得报效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怕牺牲,勇于奉献。

  不煽情表现的是隐忍和艰难

  来自杨根思部队的王震是赴南苏丹维和的亲历者,他说:“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原原本本,没有艺术夸张,展现的就是我们维和战士实实在在的生活,展现的就是我们中国军人原原本本的面貌。”影片在映前的一系列路演和点映活动中,均获得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几乎所有观众观影后都泪流满面,肯定了这部电影传递出的意义和价值。

  导演周德新表示,主创团队的定位就是“我们是这部片子的记录员”,所以“真实”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影片联合导演、剪辑指导刘欣拿到了约500个小时的素材,这500个小时包括350个小时的前线素材以及150个小时的专题片补充资料。之后,她又带领团队采访了十余位已经归国的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中国官兵,拍摄了100个小时的采访素材,还搜集了20个小时的新闻素材。最终,这600多个小时通过剪辑,重新组织叙事,构建成这部长约90分钟的军事纪录片。

  刘欣介绍说,350个小时的素材大部分是战士们贴身拍摄,其中不少枪战的画面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来的。在看这些素材的时候,刘欣自己被无数次感动,但她在剪辑素材、选择画面的时候,始终保持“克制的态度”,“煽情不是这部影片的目的,我们追求的是克制和留白。”

  刘欣说,跟《战狼》《红海行动》这样的剧情大片相比,《蓝色防线》中的维和部队有自己的使命特点,“他们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难民,履行联合国交给的任务,我们要表现的是中国维和部队军人们的隐忍和艰难。”

  鲁成军战前家书引泪崩时刻

  18日,鲁成军的儿子和妻子来到首映式现场。当年那个问爸爸“你不会挂了吧”的稚儿,已经健康成长为一个高大少年,更向爸爸献上了其亲手绘制的礼物——“我眼中的维和爸爸”素描画,作为爸爸参与维和行动的纪念,将爸爸人生中最帅最高大英勇的形象永远留住。而全场最泪崩时刻,则是鲁成军亲口朗读给妻子孩子写下的战前家书。

  鲁成军写下这封家书的时刻,正是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局势急剧恶化之时,在信中,他写道:“我们全营的人都会有生命危险。作为军人就已经有牺牲的准备,你们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准备,所以要坚强,不要哭。”他在信中感谢妻子的多年付出:“这么多年跟着我。因为是军人照顾不上家,也照顾不上你,让你辛苦了。”他对儿子殷殷叮嘱:“要健康成长,不仅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意志品行,要正直善良。要乐观向上,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退缩。都要积极,再难的事也不能当逃兵。”对待父母,更是想要隐瞒,不想让老人受刺激。这些对家人发自肺腑的叮咛嘱托,真诚质朴间洋溢的是浓浓亲情与拳拳孝心,令人久久感佩心间。(记者 肖扬)

    原文转自:电影《蓝色防线》:因真实而“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