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中,殷切希望我校“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校“中传青年说”朋辈领学宣讲团与科研领域国家级高精尖人才面对面开展对话,制作推出《理想·对话》系列朋辈思政课视频,反响热烈。在此基础上,“中传青年说”朋辈思政课打造“第一现场”新系列,从解锁“航天思政课”新场景开始,紧扣时代脉搏、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将朋辈思政课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融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朋辈力量引导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传承革命薪火、投身复兴伟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中传青年说”朋辈领学宣讲团成员及学生志愿者由指导老师徐子喻带队,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礼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实地探访对话航天人,于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当日,在祖国航天事业最前线记录了一场沉浸式航天精神朋辈思政课,在神箭腾焰处寻找青春最炽热的答案。
4月24日上午,宣讲团成员及学生志愿者参观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到神舟飞天返回舱实物,从泛黄的科研手稿到嫦娥探月、天宫筑梦等现代化构型,馆内展陈凝结着一代代航天人的心血与奋斗,更串联起我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征程。
在师生与现场工作者的齐声倒数中,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升空。长征火箭托举神舟二十号拔地而起,轰鸣声响彻酒泉发射场。宣讲团成员及学生志愿者眼含热泪走下观礼台,与全场共同目送火箭直冲云霄。
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郑永煌邀请师生展开深入交流。郑总工将载人航天形容为“一块神圣的热土上有一个神圣的事业”,他向师生讲述航天事业攻克技术难关的创新突破,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他寄语中传青年学子,希望大家能够像航天工作者一样,把一颗坚毅恒心和一片赤胆忠心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期待大家为讲好航天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薪火相传,步履不停。宣讲团成员采访到同在现场观礼的中国首批火箭发动机操作系统工作人员——史良。1959年,17岁的他怀揣航天报国梦奔赴戈壁滩。26年间,他住地窝子、吃粗粮野菜,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等40余次重大任务。史良嘱咐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记住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奋发图强,服务于社会”。
活动现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一起参与观礼,他们也向领学团分享了自己的航天梦想和自豪激动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不分年龄,航天精神激励着在场所有的青少年,增强国之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中传青年传薪火,航天精神共高歌。当神舟二十号的尾焰在戈壁苍穹划出壮美轨迹,中传青年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也与大国重器的轰鸣同频共振。下一步,宣讲团成员及学生志愿者将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宣讲,将伟大的航天精神、动人的观礼故事讲给更多朋辈青年听。中传青年也将继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胸怀国之大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通讯员丨田 润 王 禹 张羽珺
摄 影丨田 润 王 禹
编 辑丨任 涵 康羽琪
主 编丨李一丁 安 琪
责 编 | 徐艺铭 徐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