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深耕育劲苗,知行并进拓新篇——中传师生绘就劳动育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时间:2025-05-16浏览:11

5月2日19时,经历了6天劳动实践的中传学子踏上了回程的火车,当K1190次列车缓缓驶出站台,同学们也带着满满的收获告别了科右前旗,期待下次的遇见。

图片


四季耕耘筑基:构建“传旗”劳动育人品牌

图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紧扣“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坚持“五育并举”,探索劳动育人新范式,中国传媒大学与科右前旗以四季为时序,打造“传旗四季”劳动育人品牌。依托“传旗农场、传旗牧场、传旗林场、传旗工场”,构建“农业+教育+文化”多元实践体系,深入基层一线,在察尔森镇、乌兰毛都苏木等地,走进大棚、森林、果园、伊利工厂、特润牧场、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传旗农场丨扎根土地,播撒希望之种

在察尔森镇农场,同学们亲历水稻育苗、旱田作物种植全过程,感受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图景。从翻地到播种,同学们完成水稻、马铃薯、玉米作物种植工作,有学生感慨道:“原来种玉米和土豆这么不容易。”这场春播,不仅是一次农业技能的沉浸式学习,更是一堂敬重土地、尊重劳动的生命教育课。在春意盎然的田野上,用双手将“知农、懂农、爱农”的情感深植心中,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触摸农耕文化的厚重脉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旗牧场丨对话自然,聆听草原回响

踏入乌兰毛都苏木特润奶制品合作社,同学们动手制作风味醇厚的奶豆腐、酸甜可口的奶皮子,亲历传统发酵技艺和现代食品科学的融合。从熬煮奶茶到投喂小羊,从手工塑形到包装成品,新鲜牛奶在手中幻化成香浓的奶食品,劳动创造美味的神奇魔力令人惊叹。师生将自身专业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探寻声音背后的劳动场景与生态意义,解码游牧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旗林场丨植树护绿,践行生态担当

有着多年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护林员带领同学们开启巡山之旅,系统介绍森林资源分布、典型树种生态特征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巡山途中,同学们克服崎岖山路,协助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和日常巡护工作。在传旗林场,中传师生与传旗林场护林员、察尔森中学学生共同挥锹植树,共植北疆“传旗林”,架起校地连心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旗工场丨科技赋能,见证产业革新

兴安伊利工厂,师生近距离观摩伊利乳品的全链路生产包装,在自动化的无菌包装车间里,见证了“每一瓶好奶诞生”的过程,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对食品工业的赋能价值;在民族手工艺品合作社,同学们沉浸体验非遗技艺,精选优质木材雕琢传统吉祥纹样,穿针引线缝制皮具配饰,在榫卯拼接与刀刻雕琢中,感知传统工艺的精妙与匠心。当皮革的温润质感与木纹的自然肌理在指尖交融,民族文化基因透过器物焕发新生。从机械臂精准操控的现代工厂到手作温度流淌的传统工坊,同学们在双重场景中体悟“工以载道”的深层内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业融合实践:打造校地双向赋能范式

图片

中传学子发挥专业所长,围绕声音采集、文创设计、语言传播、非遗传承、电商推广、乡村教育等维度开展深度实践。从“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以镜头记录塞北图景、以创意激活草原文化、以传播架起文化桥梁,在校地共建中书写青春答卷。

我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舆情实验室博士任天知,围绕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报告撰写等为当地带来了一场“舆情应对和处置实务”讲座。

图片

广告学院学生依托内蒙古文化,设计产出察尔森数字文创IP,研发智能文创产品。

图片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学生分组前往“传旗四场”,在劳动项目中用专业录音设备采集自然声景与劳动场景音效,建立草原声景数据库。

图片

这场双向奔赴的实践育人行动,既为地方发展注入传媒智慧,也锤炼着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在乌兰毛都草原、在德伯斯杜鹃岭,学生们发挥专业优势,为科右前旗的生态文旅宣传注入鲜活动能。当创新精神遇见草原沃土,当工匠精神融入文化传承,校地共建正孕育着新时代传媒人的成长密码。


 校地携手育英:共植北疆“传旗”友谊之林

图片

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中传学子前往察尔森中学开展“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的主题共建活动,大学生以躬耕实践锤炼本领,以青春对话传递温暖。

以青春之声点亮理想之光

大学生们与中学生畅谈学习方法、职业规划与人生理想。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草原少年开启西班牙语启蒙之旅,从“Hola”(你好)到“Gracias”(谢谢),趣味课堂让异域语言浸润心田。当被问及“怎样才能像你们一样考上大学”“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时,草原少年眼中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察尔森中学教师说:“这样的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追梦的种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劳动之姿共植友谊之林

“三埋两踩一提苗,浇水要浇透!”护林员一边示范标准植树流程,一边指导大家规范操作。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参与者默契配合,大学生与中学生结对扶苗填土,护林员将多年积累的树木养护经验倾囊相授。随着一株株五角枫、金叶榆扎根沃土,校地携手在北疆草原种下“传旗林”,既是生态林,也是友谊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教育之实共筑成长之基

此次活动将田间地头化作育人课堂,大学生在田间与泥土的对话中体悟“耕读传家”的智慧,中小学生在与高校学子的交流中感受“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传旗农场与察尔森中学的合作共建,正为校地协同育人注入青春力量。

图片


 赋能青年成长:培育劳动实践育人样板

图片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劳动育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精心构建“3+4+X”课程矩阵。“3大基础模块”“4大实践项目”“X个创新工坊”,以“劳动教育+”模式产出多样化成果,激发学生创新活力。依托科右前旗优质实践资源,匠心打造“牧歌学堂”,将田间地头、工场农场转化为沉浸式第二课堂,与科右前旗共同打造劳动育人样板,实现高校育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和同向发展。

图片

同学们用双手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以心灵感知草原文化的魅力,让非遗在青春赋能中焕发新生。从新媒体传播路径探索到民俗故事影像化表达,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自信,在创新实践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本次活动聚焦劳动育人,赋能成长,引导同学们以脚踏实地的劳动精神、扎根现实的专业实践践行时代使命。在沉浸式劳动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劳动品格,提升服务“三农”、赋能文旅、传播文化的综合能力,精准对接国家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

图片

学校将持续优化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推动专业教育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进一步深化校地共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贡献中传力量。


图片


文案丨刘叶青青   付兴彤   张宇旗   郭 安

摄影丨李俊鉴   张 苗   王迎兴

编辑 | 高 艳   康羽琪

主编 | 李一丁   安 琪

责编 | 韩芮莎   李楠楠

编审 | 孙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