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展示的优秀班集体为2017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是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联合国家六大主流媒体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特色班级,旨在为国家主流媒体输送高层次、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2017级国新班共有32名同学,其中正式党员23名。党的十九大以来,2017级国新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学生党建、学习、班级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培养信仰坚定、专业过硬的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一、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1、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牢思想基础
在课堂学习之余,2017级国新班研究生党支部定期组织传媒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出版党支部学习刊物,每周定期发布微信推送、定期组织时事辩论、新闻点评及主流媒体从业者讲座,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念贯穿到党员的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党支部先后举办了“学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等主题党日活动。
2.开展国情教育系列讲座,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2018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2017级国新班研究生党支部每周联系、邀请高水平专家开展国情教育系列讲座。十余场讲座主题涉及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安全战略、民族宗教、社情民生、对外工作等。主讲人均为国家各部委副部级以上干部,一线经验丰富。学生党员接受了系统、深入的形势与政策教育。16次国情教育讲座成为党支部同志们深入理解中国、认知世界的窗口,大家受益匪浅。
3、贴近基层,运用传媒技能推动共建活动
2018年暑期,党支部赴福建省福州市与宁德市开展主题为“‘一带一路’与改革开放,重走总书记的基层路线”的国情教育实践活动。支部成员在基层同吃同住同劳动,“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创作多篇当地的新闻报道,活动成果获得了中国记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2018年5月,国新班党支部与中国记协国际部党支部举行红色“1+1”共建仪式,成为首个同中国记协签署“红色1+1”共建协议的学生党支部,并圆满完成了“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中宣部和中国记协高度评价。
二、学理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统一
1、深入学习各类知识,学术成果丰厚
2017国新硕士班研究生一年级课业成绩平均分(G1)88.52,研一学年本班共有3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是电视学院2017级硕士班中获得国奖人数最多的班级。
2017国新硕士班共11位同学通过英语及其它小语种专业八级考试,8位同学雅思超过7.0分,1位同学托福超过100分,共7位同学六级成绩超过了550分,展现了作为国际新闻后备人才培养班的专业水平。
在学术成果方面,班级同学共发表论文14篇,参加科研项目44项,4名同学在创业创新大赛上获奖,3名同学在学术论坛中获得优异成绩。
2、聆听优秀记者巡回报告,培育新闻职业理想
为了更好了解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与使命,2017级国新班还定期参加记协举办的“新闻茶座”(面向外国记者)、“好记者讲好故事”等主题活动,邀请在国际传播一线工作过的优秀记者或优秀毕业校友回校与学生党员们交流分享,让学生党员深入其中了解我国当前国家形势和媒体职责,增强同志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自身建设与业界实践相结合,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7国新班主动参与新媒体实践,在进行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传递中,完成学业并不断加强自我提升。目前已经作为主创完成了 “第25、26、27、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等《新媒体展示手册》、参与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审核工作会议、参加了光明影院项目,并通过创作,录制无障碍电影作品,为使盲人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国新班获得中宣部、中国记协等多个单位的好评。
三、创新班级建设,以前沿实践建设班级文化
1、运营支部公众号,打造学习园地
目前“中传国新班”已成为党员学习的重要新媒体园地,目前推送了近200篇原创文章,其中1/3文章的点击量破千,并陆续推出“国新看两会”,“驻外记者经验谈”等栏目,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发出国新班的声音。
2、树立海外实习实践品牌,延伸党员实践平台
2018年夏,在中宣部、教育部、外交部、文化部及各大国家级媒体驻外机构的支持下,2017级国新班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进行海外游学,参访我国驻外使馆、媒体及文化传播机构,并与负责人交流,在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国际新闻报道相关知识,进行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党员学习活动,并紧紧围绕当前时事热点和国家发展需要安排有关特别项目的学习,如“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等。使得班级成员们能够有机会亲临国际传播一线,了解国际传播的最新动态,并加深对驻外记者使命与职责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