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正青春。
1921年,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创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崭新篇章。
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师,以匠心独运的剪辑艺术,参与了《1921》这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电影的剪辑创作。
他就是电影剪辑师、中国传媒大学2000级波斯语·英语专业校友于柏杨。
从导游到记者,从演出经纪到苹果讲师,他的经历如大片一样丰富而跌宕,即使北漂前路漫漫,他也从未放弃上下求索。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015年,他登上了“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领奖台,荣获最佳剪辑奖。用学人之眼、匠人之心应对万千影像,从《智取威虎山》到《1921》,于柏杨以专业技巧彰显了一位电影剪辑师的创意能量。
剪辑百年青春,且听匠心独韵。在电影《1921》正在热映的激情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近于柏杨的创作世界。
且诉真情
作为2021年备受瞩目的影片,《1921》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创作全阵容十分亮眼。于柏杨与著名导演黄建新的合作机缘,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缔结……
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走近1921年这个开天辟地的历史节点,就是走进年轻革命者的一段段热血青春,每个人物并不像一座高不可测的里程碑,而是以真情实感与观众共鸣。于柏杨同样收获了许多感动的瞬间。
《1921》剧照
创新视角
《1921》没有采用传统的宏观叙事手法,而是以全新的视角聚焦历史潮流中“人”的故事。导演黄建新曾表示,《1921》的人物处理方法和以前“完全不同”,对此,作为剪辑师的于柏杨也有自己的理解。
对接历史
《1921》创作素材均取自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这对事件的选取和故事结构的搭建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如何突破局限去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于柏杨有着自己的独特创作方法论。
青春语态
《1921》演绎时代浪潮中的青春人生,既要描绘出鲜活斑斓的青春图景,又要展现出每个人物的独特色彩,这对剪辑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剪辑艺术凸显青春语态,于柏杨在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精心考量。
2000-2004·广院 中传
见证历史
中传,承载着每一位学子的青春时光。作为2000级校友,于柏杨毕业走出校门的2004年恰逢母校50周年校庆,作为见证者,他亲历了母校从“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历史时刻。
说起母校,在于柏杨的心中,永远不变的是对人和物的情怀与情感。
母校,是每一位学子的引路人。毕业之后,于柏杨重返母校,在广告学院参加了剪辑课程的培训,这次与母校的短暂相逢,为他再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指引他走进全新的剪辑艺术的世界。
2021·未来合成
在弯路中学习
就像《1921》中的众多革命先辈,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跌宕起伏,没有谁的征程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下一刻都是未知的,重要的是,在每一段弯路行进时,我们从不停止奋斗。于柏杨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其实每一段弯路都不白走,都是人生所经历的必修课程。
从新起点出发
《1921》通过描述一群人的青春片段,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青春映初心,正是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涵,也是于柏杨对即将毕业的中传学子们的深情寄语。
校友介绍
于柏杨,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2000级波斯语•英语专业,师从徐克导演。其参与剪辑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虎山》《决胜时刻》《晴雅集》,网剧《你是我的荣耀》《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淘金》,他还曾担任湖南卫视综艺《真正男子汉》第一、第二季的剪辑指导,并且凭借《智取威虎山》获得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第三十五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剪辑奖提名。由于柏杨担任剪辑指导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电影《1921》已于7月1日在全国各大影院正式上映。
《1921》作品信息
《1921》是由黄建新执导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电影,该片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
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电影《1921》已于7月1日在全国各大影院正式上映,欢迎广大校友前往影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