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媒课堂到塞北田野,中传师生书写劳动实践青春答卷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次数:10

春日的斜阳将北京站站台镀成琥珀色,4月26日下午4时,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中国传媒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团的50余名师生登上K1189次列车,开启跨越千里的科尔沁右翼前旗劳动教育实践之旅。

 



绿皮火车满载期待:课堂延伸至千里之外 
图片


“我是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李俊鉴开心地望向窗外,漫溢的塞北风光,新鲜感让这次旅程从此刻就有着别样的意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是劳动实践教育的第一步。

图片



劳动下的青春答卷:多重能力的实践锤炼
图片


“田间地头儿的事儿,我们之前还真没干过,这次可是尝鲜儿了!”转着小眼珠,王睿开启了无限的想象,这些学生不曾涉猎过的领域,让他们在好奇中体验生活,在劳动中锤炼能力,在实践中开拓眼界。

图片


技艺中的文化传承:劳动品格的多元淬炼
图片

“第一印象是很好吃的羊肉牛肉!还有美味的奶制品,希望这次能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奶制品的制作过程!”这场跨越学科界限、联通校地发展的实践之旅,既是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课堂,更是新时代青年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图片

4月27日上午11时,列车在乌兰浩特站缓缓停靠。接下来的5天,他们将走进田间地头展开多样化的学习与体验。在察尔森镇“传旗农场”,参与水稻育苗、旱田作物种植等农事劳作,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完成科学育苗与田间管理,切身感受“谁知盘中餐”的艰辛与“粒粒皆辛苦”的分量;在乌兰毛都苏木“传旗牧场”,沉浸式学习奶制品制作技艺,从挤奶制酪到非遗马鞍制作体验,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助力牧区文化创新发展;走进伊利工厂,参与乳品分装、智能中控系统操作,并运用专业优势策划“牧场到工厂”科普短视频,以传媒视角展现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

图片
图片

4月27日下午16时,中国传媒大学赴科右前旗劳动教育实践团开班仪式在察尔森农创中心召开。科右前旗为每一位中传学子颁发乡村振兴传播官证书,期望同学们不仅做劳动实践的体验者,更是推广者。未来5天察尔森中学学生也将与我校实践团携手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 学思同进步”,共育“成长新苗”。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与科右前旗共同创建“传旗四季”活动品牌,依托“传旗农场、传旗牧场、传旗林场、传旗工场”,打造多样化劳动教育内容,构建“农业+教育+文化”多元实践体系,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将青年在劳动中的成长转化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4月28日上午,学生开展劳动活动场景

我校打造“牧歌学堂”劳动育人实践平台,以“三融三育”为核心理念,融“劳动实践、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劳动实践、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篇章。

青春劳动实践的画卷刚刚展开,同学们从课堂走到田间,期待我们“种”出更多的精彩!

     图片

     通讯员丨张宇旗   郭 安

     摄影丨李俊鉴   张 苗   王迎兴

     编辑丨李一丁   高 艳

     主编丨李一丁   安 琪

     责编丨韩芮莎

     编审丨孙 浩